座擁中美堂也坐擁孫志文神父的愛–第十二屆德文系畢業班座椅認捐
▲德文系第12屆班級與孫志文神父
為紀念輔大復校60周年而生的《座擁中美堂–座椅留名計劃》,自今年推出以來受到廣大校友熱烈迴響,而在過去幾個月內,外語學院的系友與所友們亦紛紛解囊響應;其中不乏多屆院友們透過畢業班級的名義戮力捐資,共同表達對於在校時光的緬懷以及恩師的感謝,包括德文系第2屆、德文系第7屆、德文系第12屆、英文系第12屆、英文系第18屆、英文系第19屆、英文系第22屆、跨文化研究所。其中自英文系第12屆畢業的劉紀蕙學姊,連袂畢業班的其他同學們一共認捐17張中美堂座椅,而每一張座椅所乘載的,都是對各別師長的滿滿感謝,身為該班募款統籌人的她向我們表示:「17位老師,每一位都對我們有幫助。當年我們剛入大學,不懂世事,不會英文。老師們耐心教導,平等對待,也讓我們逐漸成長。我們以第12屆全體同學的名義,讓這些老師能夠被記住,也是我們的棉薄之力所能夠做到的。天涯海角,我們一起,成就了一件好事兒。」這回認領座椅活動串起的,不僅僅是學長姊們共同對師長的感念之情,還有即便四散各地、卻從未走味的同窗情誼。
在此,外語學院誠摯感謝諸屆學長姊們對於座椅留名計畫的支持,您的善舉,除了協助庇蔭、滋養下一代的輔仁後起之秀,更重要的,是讓每一位恩師的芳名與教育事蹟,能夠以不一樣的方式被惦記著。
接下來,是另一個同樣關於外語學院系友集體認捐座位、感謝恩師的深入故事,請閱讀這則德文系第十二屆系友們與孫神父的深入報導:
【資金與募款中心陳宣后採訪報導】輔仁大學於2021年在台復校60週年之際推出《座擁中美堂–座椅留名計劃》,認捐座椅可於椅背上鐫刻姓名及留言,善款將回歸原所屬單位的發展基金,成為教學單位持續優化發展的最佳助力。日前德文系第12屆畢業班大力響應此認捐計劃,集資台幣50萬元回饋系所、學院和校方,並紀念孫志文神父與所有師長的教導。
曾任德文系系友會會長的林淑玲學姊在轉發此計劃到班群後,馬上就有一位同學響應,學姊義不容辭地當起班上發起人,没想到兩個星期內即有20人參與,成功集資50萬元。淑玲學姐認為《座擁中美堂》募款計劃非常有創意也深具意義,校友在集資與討論椅背留名的過程中,不但能回饋母校,亦能喚起在校時光的美好回憶,湧起同學們的向心力,而德文系第12屆的同學們也再度憶起慈愛的孫志文神父。
對許多學生來說,孫神父是個高大英俊;和藹可親;從不發怒且教學法新穎的師長,常挑戰學生膽怯、不擅思考、不敢發言的被動學習態度。淑玲學姐說道:「他的身教也是令人難忘,身兼數職,工作量巨大,但從不見慌張,總是從容以對;辦公室的門永遠為學生開放。他的這些教導留在我們內心發酵,對我們造成長期的影響。我們同時也憶起當時教導我們的所有師長,有神父、修女、剛從德國留學歸國的學長姊,當時的德文系真是充滿活力、生氣蓬勃!」
▲1969年孫志文神父於德文系主任辦公室
學姐也提到,中美堂自很久以前就是舉辦大型活動的最佳場所,如演講、舞會、定期電影放映等。其中電影放映最受學生青睞,因當時看電影不像現在這麼容易,而且所費不貲,可能還得花多倍的錢買黃牛票,所以學校提供免費的電影觀賞著實讓學生們有更多學習的管道。更有趣的是,晚上的中美堂亦是學生們的約會勝地,可見中美堂對於輔大生來說,確實有著很深的「情感連結」呢!
此次的集資捐款主要挹注於今年到期的德文系「十年愛德」獎學金,該計畫為資助德研所獎學金和每年戲劇公演的經費。學長姐們如此為甫展開的「十年愛德」第二期投入一筆可觀的經費,讓德文系師生及系友們得知消息後都非常雀躍,頓時讓系上安心不少。
德文系前輩們長期支持系所發展的善舉,猶如傳承了孫神父對台灣外語教育的奉獻精神,浸染了那份為社會貢獻的美麗色彩。淑玲學姐說:「我們的運氣很好,能够親炙孫神父的春風化雨。」
最後,林淑玲學姐鼓勵學弟妹們把握求學時光,說道:「大學時代是人生建立學習模式的精華,多多探索學習的樂趣並終生保持,加強思辨的能力,明辨是非,追求真理不輟。不但為自己,也為國家、社會造福,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。」
此刻閱讀文章的您,如果想瞭解《座擁中美堂–座椅留名計劃》,可至http://daf.fju.edu.tw/administration.jsp?labelID=34與專員洽詢,一同留下屬於您與同學、師長們的美好青春回憶。
孫志文神父小檔案:
孫神父出生於1929年德國西伐利亞邦的一個小鎮,自1964年受聖言會任命來台;1980年任輔大外語學院創院院長;投身兩岸高等教育長達四十六年,並針對填鴨式教育提出見解和建言,帶動台灣外語教學改革。孫志文神父將一生奉獻於天主和教育,因材施教的做法培育出眾多台灣德文優秀人才,是許多學生心中敬愛的Pater(德文的神父、父親之意)。更多關於孫志文神父的種種事蹟,歡迎到德文系辧公室洽詢。